三星堆众多奇异瑰丽的青铜器照亮了巴蜀文化史上几近苍白的历史画卷。成都平原史前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古蜀文明是源于川西地区、独立发展起来的、带有明显地方特征的长江上游古代文明。无垠而深邃的历史沙漠中到底掩埋着多少失落的文明和未解之谜?面对时间这绵长的隧道,犹如宇宙的浩瀚,人类的视力仍然是浅近而有限的。大约在3000 年以前,四川广汉三星堆的工匠们创造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复杂的项目中包括制造许多青铜面具和青铜树,耗资之大令后人猜测,那是一个有着非凡国力的国家。那时的人们相信他们祭祀的场所一定是世界的中心,当那棵神圣的青铜树耸立起来的时候,膜拜的人们便实现了天与地的沟通。如今,在月光、星象、舞蹈与火焰映衬下那神秘、玄幻、深沉的仪式只可以在我们的想象中复原。
约3000 年以后一个春天的傍晚,农人燕青保及其兄弟3 人在挖蓄水沟时,无意发现了一处惊天的宝藏。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遗址。时隔50多年后,在1986 年发掘的两座大型祭祀坑里,出土了1000 多 件美妙绝伦的珍贵文物,引起了世界轰动。这个古文化遗址被世人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美国城市学家刘易斯· 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曾提出“人类最早的超自然的精神礼仪性、威仪性会聚地点,即各方人口朝觐的目标是‘城市发展最初的胚盘’”的著名观点,在三星堆古城址和祭祀坑遗址有鲜明的体现。
20 世纪以来,中国考古界有过多次重大考古发现,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上显示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灿烂辉煌。广汉三星堆的考古发现,更是举世瞩目,它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谢里曼对特洛亚城址的发掘,成为20 世纪世界考古史上一道绚丽的光彩。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揭开了川西平原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庞大的古城遗址、奇异的文物造型、独特的文化背景,标志着一个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这里有许多光怪陆离、奇异诡谲的青铜造型,有高2.62 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 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6 米的青铜神树。
而以流光溢彩的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也是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其中神秘而奇特的青铜器,充分展现了古代文明的顶尖成就。国宝级文物“青铜立人像”和“纵目面具”,形体硕大、形象奇特、造型优美、内涵深邃,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造型,填补了商周时期中原青铜文明中人物形象缺少的空白,不仅为中原青铜文化所稀有,而且在世界青铜艺术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三星堆的青铜器,是距今4500 年至3000 年前的作品。比古希腊的雕塑要早1000 多年。过去我们总是为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没有人物雕塑而感到遗憾,而现在我们发现,我国古代不仅有青铜的人物雕塑,而且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平最高的青铜人物雕塑,我们足以为此感到自豪。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是丰富的,不仅是青铜器,它的玉器、金器,其制作技艺之精湛也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50 多件青铜人头像在形态造型上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特点,其中有平顶脑后梳辫者,有平顶戴帽或头戴冠者,又有圆头顶无帽或将发辫盘于头上或于脑后戴蝴蝶形花笄者,还有头戴双角形头盔者,等等。这些青铜人头像大都为浓眉大眼、高鼻阔嘴、方面大耳,显得粗犷豪放,极富神采。
其中也有线条圆润五官俊秀的造型,充满了青春女性之美,好似英雄群像中的“公主”或巾帼人物。群像中还有数尊戴黄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给人以华贵神奇之感,说明古老的东方同古希腊与古埃及一样也早已制作使用黄金面罩了。最奇特的是3 件硕大的青铜纵目人面像,它们的眼球明显突出眼眶,双耳极大,大嘴阔到耳根,造型极尽夸张,而且眉眼描黛,口缝涂朱,有的鼻梁上方还镶嵌卷云纹装饰物,仿佛是科幻中的“天外来客”。
这些青铜人物雕塑使一个已经失落的古老的巴蜀文明,一个只有茫昧迷离的文献记述而缺乏物化实证的巴蜀文明破土而出、喷薄而发,闪现出灿烂而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巴蜀文化史上几近苍白的历史画卷。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掩蔽着众多的扑朔迷离的文化之谜。
人们仿佛穿越时空,重新走进了辉煌闪耀的古蜀时代:眼前耸立着规模宏大的城市建筑和丰富多彩的器物;人们在特定的场合进行宗教神权与祭祀礼仪活动;城乡之间是忙碌在农田和作坊里的人们;车水马龙的街头不时走过脚步匆匆的信差;
人们从遥远的北方带回了冶炼青铜的技术,从更加遥远的西域学会了漆染和玉石工艺;每一座城镇都生活着掌握文字的巫师,他们不断地占卜和祈求平安,为不幸得病的人们治疗;每当天空中飞过五彩的鸟儿,人们都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膜拜,太阳则是他们心中永恒的神;早晨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日落时分则令人感到无端的恐惧和感伤;源源不断地从冶炼厂里运出的青铜雕像和青铜神树等众多精美的器物只是为了用来膜拜不可知的天际,或者用来与天际搭成一个沟通的神物……
我们既可以想象却又无法猜度那个繁荣的古老时代,怎样的历史事件刺痛并掩埋了这个深藏在中原背后的独特的地域文明。
走进分布范围达12 平方公里的三星堆遗址,品味这四川境内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人们无不为巴蜀先民拥有的神秘而博大精深的文明所震撼。这一文明产生的渊源是什么?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北方的黄河流域有着怎样的血缘关系?是否像学者们推究的那样与西方世界的闪米特人有着某种关联?三星堆文明持续了多少世纪,又是怎样突然地沉睡于地下?
惊世骇俗的古代文明遗存的出土唤起了人们对固有的历史意识的怀疑,也带来了对中华文明所展现的独特的艺术审美取向的深层思索。
不得不承认,三星堆文化不仅展现了古蜀人诙谐浪漫、从容大雅的艺术世界和铿訇辩肆、不师故辙的文化心理,同时也为人们深入史籍记载的背后,去探索文明起源的神权阶段的人类社会形态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证据。
在这些重见天日的物件中,一大批形态各异的人或动植物造型的青铜塑像以及人兽形状的饰件,在以三星堆为中心的古蜀王国的祭祀活动中被大量使用,成为特有的“神权政治”器物的杰出代表。在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中,三星堆青铜器孕育了自己奇特新颖的艺术风格,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美学传统,成为古代东方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三星堆遗址雄辩地证明了中华上古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样都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发源地。因此,作为三星堆文明独特的物质文化青铜器群,不仅是中国长江上游古文明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古文化的珍贵遗产。
“山川风雨发其姿”,巴蜀地区作为独立的文化区,素有产生百科全书式天才的传统。从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苏轼、杨升庵、李调元到现代的郭沫若、巴金,都是能错综古今的文宗,都具有气势恢弘、纵横恣肆的艺术气质和“控引天地”、“包括宇宙”、“总揽人物”的开阔胸襟以及铺张扬厉、追求浪漫、不师故辙的开放性思维。这些特征均可以在三星堆人诡奇浪漫、怪诞夸张的造型艺术里找到它的美学源头。
三星堆文化源远流长,是历经若干年积淀的结果。就其中的原始宗教崇拜观念而言,它不仅包含图腾崇拜,也存在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多层次宗教信仰并存,说明三星堆古蜀人的宗教信仰观在发展过程中,不是简单的更替。当新的观念产生以后,旧观念中仍有功用的文化元素不仅保留下来,还与新观念互相渗透、交融,不断积累。
三星堆宗教文化是多层次宗教文化累积的结果。它告诉我们,古蜀人不仅崇拜图腾,同时还崇拜自然。他们崇拜太阳、崇拜高山、崇拜大树,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理解,把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宗教注入复合崇拜的新观念。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巫师像、纵目面具、神树和大量祭祀器皿,向人们揭示了距今3000 ~ 4800 年的蜀族先民不但崇尚祭祀,而且祭祀活动已经由“神人相通”的巫师主持。与历史上传说巫觋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职能极为相似。
考古者在三星堆2 号器物坑一共发现了6 件由青铜制造的树木。人们在重新修复它们时,仅能比较完好地恢复一件。而这棵青铜树的残高竟达3.96 米,由于最上端的部件已经缺失,估计全部高度应该在5 米左右。树的下部有一个圆形底座,3 道如同根状的斜撑扶持着树干的底部。树干笔直,套有3 层树枝,每一层3 根枝条,全树共有9 根树枝。所有的树枝都柔和下垂。枝条的中部伸出短枝,短枝上有镂空花纹的小圆圈和花蕾,花蕾上各有一只昂首翘尾的小鸟……这青铜神树显然是一棵具有复合特征的通天神树,它不仅是神话传说中扶桑与若木的象征,而且也是天地之中建木的生动写照。它以神奇的想象力和高超的青铜工艺与造型艺术,生动地表达了古代蜀人的通天观念,赋予了神人交往的象征含义,并将通天神树和太阳神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尊高1.71 米的青铜巫师人像和高65 厘米、宽1.38 米、两个眼珠向外突出16 厘米的宽面大耳“纵目”的青铜面具十分引人注目。《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其墓葬称为“纵目人冢”。纵目青铜面具的出土,自然会被人们与蚕丛联系起来,或者说是蚕丛的一个标志,属于祖先崇拜的范畴。青铜巫师人像头戴花冠、身着长袍(前裾过膝、后裾及地),大眼直鼻,方颐大耳。双手屈于胸前,做握物状,赤脚戴镯,立于铜方座之上。据考证此巫师亦为古之蜀王。
古蜀人特定的“手崇拜”集中表现在大型青铜立人身上。这尊由三星堆2 号坑出土的大型青铜立人可能是鱼凫王或某位“群巫之长”的形象。它通高2.62 米,头戴太阳花冠,两臂一上一下举在胸前,双手各自握成环管状,手势十分夸张。据笔者掌握的有限资料,三星堆还有一尊头戴三叉高冠的青铜人像,双手在胸前也呈环管状。或许他们作为帝王或是巫师,在祭祀时挥舞着巨大的环管状双手,窥天瞅地,向臣民们传达着上天之意、神灵之意、祖宗之意。夸张的环管状双手大大增加了神秘的气氛,超越了时间、地域和民族的局限性,作为一种可以外在显现的普遍形式,化生成元始天尊的双手而得到了新的生命。
在大立人青铜像的头顶花冠的正中,就有一个圆形的代表太阳的标志。从它所在的位置看,这个大立人青铜像也许就是代表太阳神在行使自己的职能,也许他本身就是太阳神的化身。值得指出的是,在三星堆还出土了众多圆轮状“太阳纹”铜饰件,象征太阳光焰纹圆盘等,这是太阳崇拜的直接表现。
三星堆古城存在的历史时期是如此之长,使它成为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的各支蜀文化的“兼容器”。这里有纵目人铜像为表征的采集狩猎时代的蚕丛文化的遗留,有鱼鹰形象为代表的渔猎时代的鱼凫文化的流风,也有以鹰头杜鹃形象为代表的农业时代的杜宇文化的遗韵,同时还是构建中国道教文化基本元素的重要成分。
古代的四川地区有无文字,或者说一些器物上面的符号是图案还是文字,直到今天仍然是学者们争论的问题。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上,没有一个文字。但古蜀人有一些符号性的图案看上去是有特定意义的。有一件璋,上面刻有许多图像,所传达的视觉语汇很不寻常。我们从三星堆文化以后的蜀人兵器上能看到许多符号形的图案,它们已经不是简单的图案了。
众所周知,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交流是所有文明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成熟的民族所创造的文化,都不可能是纯之又纯的文化。其形成和繁荣,都是在其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吸收、采借了其他文化的优秀成分而发展繁荣的,都是在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中发展进步的。三星堆古蜀文化作为成就辉煌的古代文明更是如此。三星堆古蜀文化与其相邻的中原文化、滇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与相距遥远但有经济文化交往的东南亚文明、南亚文明、西亚近东文明甚至欧洲古代文明,有着绵延不绝的联系。通过三星堆古蜀文化的研究,可以看到外来文明因素的影子、元素。开放性、兼容性是三星堆古蜀文化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文明特征。
成都平原史前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古蜀文明是源于川西地区、独立发展起来的、带有明显地方特征的长江上游古代文明,成都平原则是它的文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