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2》今年在中国大陆上映,功夫熊猫“阿宝”重出江湖,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精湛的中国武功再次征服了全世界观众。据说,在首个周末的票房收入就达到1.2 亿元人民币,不仅超越了十几年前《狮子王》的票房,而且也会毫无悬念地打破3 年前《功夫熊猫1》在中国创下的1.8 亿元人民币的动画片票房纪录。全世界喜欢阿宝的观众,在欣喜若狂地“品尝”视觉盛宴的同时,不禁会联想到大熊猫以及熊猫的故乡。
早在1869 年的春天,法国神甫戴维在四川宝兴传教,闲余时间喜欢采集生物标本。某日,戴维在采集标本途中路过一户姓李的人家,主人热情地让他们到家中去用茶点。突然,一张黑白相间的奇特动物皮深深地吸引了戴维。主人告诉他:当地人叫这种动物是“白熊”、“花熊”或“竹熊”,它很温驯,一般不伤人。主人还告诉戴维,如果运气好他就会看见这种动物的活体。戴维异常激动,他估量这种动物“将是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品种”,这次发现将填补世界动物的一个空白。 为了得到这种奇特的动物,戴维雇佣了20 个当地猎人展开搜捕,几个月后,猎手们终于给戴维带来了喜讯:捕到一只“竹熊”!经过戴维的认真思考,他给“竹熊”取名“黑白熊”,并且,决定将“黑白熊”带回他的故乡法国。
然而,不幸的是,这只可爱的“黑白熊”经不起长途山路的颠簸和气候的不断变化,还没运到成都就已经奄奄一息了,戴维只好非常惋惜地将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标本,送到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出。世界上的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就这样产生了。
经法国国家博物馆博主任米勒· 爱德华兹充分研究后认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猫,而是与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猫熊相似的另一种较大的猫熊,便正式给它定名为“大猫熊”。 1939 年,重庆平明动物园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其中“猫熊”标本最吸引观众注意。它的标牌采用了流行的国际书写格式,分别注明中文和拉丁文。但由于当时中文的习惯读法是从右往左读,所以参观者一律把“猫熊”读成“熊猫”,久而久之人们就约定俗成地把“大猫熊”叫成了“大熊猫”。台湾有家报纸曾撰文给“熊猫”正名,但人们已经习惯,反而觉得“猫熊”不那么顺口了。自从人们发现了大熊猫,这种号称活化石的珍稀动物就与四川密不可分了。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melanoleuca, 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成年熊猫长120~190 厘米,体重85 到125 公斤。特征包括:大而平的臼齿,它的一根腕骨已经发育成了“伪拇指”,这都是为了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大熊猫体形肥硕似熊,憨态可掬,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绝大多数为黑白相间,即鼻吻端、眼圈(呈“八”字排列)、两耳、四肢及肩胛部(横过肩部相连成环带)为黑色,其余即头颈部、躯干和尾为白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通常是动物的尸体,有时也吃竹鼠)。大熊猫独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当地人称作“竹熊”。竹子缺乏热,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 个小时。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 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竹子每30~120 年会周期性地开花死亡),大熊猫可以转而取食其他的竹子。但是,栖息地破碎化的持续状态增加了栖息地内只有一种竹子的可能,当这种竹子死亡时,这一地区的大熊猫便面临饥饿的威胁。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00 万~300 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有很多科学价值,因而被誉为“活化石”,中国把它誉为“国宝”。 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在低山河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如今,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1200~3400 米。众所周知,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具体从北往南依次分布于:陕西秦岭,四川、甘肃交界的岷山地区,邛崃山系,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山系等六个狭长的山系。这些地区目前保存了全世界90% 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也是全世界温带区域中植物最丰富的区域。据最近一次大熊猫调查公布的数据,中国的大熊猫总数接近1600 只。因此,毋庸置疑,四川是目前大熊猫最适宜生存的地方,是大熊猫的故乡。
从古至今,大熊猫一直被看做中国的“友好使者”。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685 年,武则天就曾赠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大熊猫。1936 年至1945 年,中国国民政府向西方国家赠送了14 只熊猫。新中国成立后,熊猫去处更是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外交政策:50 年代,中国分别向苏联和朝鲜赠送过熊猫;70年代,随着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中国的大门逐渐向西方开放,熊猫也再次作为“友好使者”在西方走红,美国、日本、法国、英国、西德、墨西哥和西班牙相继从中国政府获赠大熊猫。
1999 年3 月,中央政府赠送给香港一对大熊猫“佳佳”和“安安”,入住香港海洋公园。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和特区政府成立10 周年,2007 年,中央政府又特别赠送给香港一对大熊猫“乐乐”和“盈盈”。 2010 年,中央政府向澳门特别行政区赠送一对大熊猫“开开”、“心心”。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08 年12 月,大陆人民赠送给台湾同胞的大熊猫“团团”、“圆圆”,表达了海峡两岸的骨肉同胞思统一、盼团圆的强烈民族愿望。2009年1 月26 日大年初一,团团、圆圆在台北市立动物园正式与游人见面,当时的台北万人空巷,争睹国宝,盛况空前。